找到相关内容59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地论宗略义

   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别出之本名《十地经》(或名《十住经》)。依之作释者,印度有坚慧、金刚军、世亲三大论师。元魏菩提留支尝取世亲释论译成十二卷,名曰《十地经论》》(也称《地论》),专明一乘佛性,以六相圆融之义为骨髓。六相者:总相、别相、同相(晋译无相)、异相(晋译有相)、成相、坏相也,两两对待。凡夫隔于蕴界入之粗迹,著总则碍别;著别则碍总;同异成坏亦然。会得一乘佛性,则总别融归体大;同异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857582.html
  • 浅论依止善知识(上)

    完全错误!欲实修得利益者必须依止善知识,这一点在诸大经论中皆有强调。  《法华经》云:“善知识者是大因缘,所谓化导令得见佛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”《华严经》云:“亲近供养诸善知识,是具一切智最初...不依止明师?  经论中说,如法依止善知识有种种利益:因具足圆满德相的善知识与佛陀无别,了知一切实修成佛之法,可以视弟子根器,以最适合的修法引导之,令其迅速趣入佛地;由于善知识具足无量功德,通过如理供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462696.html
  • 《唯识学及其发展》序

    道昭传入,以后又有玄等人到中国学习,带回大批经论,弘传唯识,逐渐建立了日本的法相宗,这个宗派在奈良、平安和江户时代一直很盛行,迄今不绝。唯识学在19世纪后半叶传入西方后,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和研究,对现代...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工作。例如菩提流支曾译出《十地经论》、《入楞伽经》,真谛译出《十七地论》、《俱舍论》等,玄奘译出《成唯识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唯识二十论》等等。以后历代的唯识学者围绕着瑜伽行派的经论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666432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一)

    ”、“人菩萨行”之思潮相结合,且提供具体可行之方法,将佛法落实于日常生活中,以利于自觉觉他、济度众生、进趣菩提。因此,由人发心的“人菩萨行”是可行的,也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推展的课题。  在汉传经论...诸经律论中,赞叹菩提心胜德之文,藉以劝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。 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所引用的经论,在经典方面有:《文殊师利问经》、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》、《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》、《佛说法句经》、《菩萨璎珞本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868453.html
  • 家庭即是道场----漫步在云端转

    况贵乡僻居深山,知法者少。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,皆不至其地。仗此好心,竭力学道。孝弟修而闾里感化。斋戒立而杀盗潜消。研究净土经论,则知出苦之要道。受持安士全书,则知淑世之良谟。以净土法门谕亲,以净土法门教子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2675098.html
  • 破坏别人的家庭

    破坏别人的家庭,这是“造孽”,这是恶事。你今天造作恶因恶业,你将来一定感恶报!“杀盗淫妄”,你只要搞上这个,果报决定在地狱,这是一定要警惕的! 7 佛在经论上常说:“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。”淫欲是色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975217.html
  • “卐”表示什么意思

    读音和本义文已失考,至今仍是众说纷纭,尚未定案。而自佛教东传进入我国后,北魏菩提流支在《十地经论》卷十二中,将其译为“万”字。晋代入华的西域僧人鸠摩罗什和唐代高僧玄奘法师都将它译为“德”字,取万德庄严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41481628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、四果阿罗汉各断那些烦恼?

    问: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、四果阿罗汉各断那些烦恼?能否请禅师开示,或在那些经论有说明,可以有所依据?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:须陀洹道断除身见、疑及戒禁取见。在某些经及《阿毗达摩论》中提到,嫉妒和悭吝也是在须陀洹道时被断除。斯陀含道将感官欲望及瞋恨减轻。阿那含道断除感官欲望及瞋恨。阿罗汉道断除剩余的五种高层次的结(五上分结),即:色界欲、无色界欲、骄慢、掉举和无明。 返回帕奥禅师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须陀洹斯托含阿那含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09222692560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宝性论》的研究(1)

    空”上,所依的经论包括《大般若经》,龙  树菩萨造的《中论》,《百论》,《十二门论》等。代表有宗的瑜伽  系强调的是“境空心有”之唯识思想。此系统下的经论有《解深密经  》,《瑜伽师地论》,《摄大乘论...传统上一直认为弥勒菩萨著有五论:  《大乘庄严经论》(Mahayana-Sutralamkara),《中边分别论》  (Madhyanta-vibhaga),《法法性论》(Dharma-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348456.html
  • 访厚观院长谈印顺导师与人间佛教

    rdquo;、“菩萨阶位”、“如来藏系”等问题。   再来,导师抉择诸多经论而整理出学佛的重点,如《学佛三要》里所讲的信愿、慈悲、智慧;在这么多的修行法门...,在这纷杂的经论当中,龙树菩萨以四悉檀判摄一切佛法,除了著《中论》等抉择佛法深义,也注解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成《大智度论》,注解《十地经》成《十住毗婆沙论》,阐扬菩萨广大行。导师所处的时代,除了传统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851766.html